返回

第一第百五十三章 成了  假使重生八十年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作者霍当天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在股权的分配上,两人的意见分歧颇大,杰弗里伯格打死也不肯退后一步。僵持一会,伯格以打电话给另外的合伙人为由,借此解套,跟张绍平另约时间商谈。

    等到张绍平消失在视线里,伯格这才起身,来到背对着他的座位,座位上的人戴着一顶鸭舌帽,此时抬头,赫然是大律师亨德勒。

    “刚才的话,你都听到了吧?你怎么看?”伯格老实不客气地在对面拉开椅子,一**坐下。

    亨德勒吃着鹅肝酱,慢条斯理地说道:“你别问我意见,我就是个律师,人微言轻,除了把事情经过如实告知拉尔夫罗伯茨先生之外,没什么看法。”

    这厮才是牛人,摇身一变,竟又成了有线电视运营商康卡斯特的代言人。不愧是好莱坞鼎鼎有名的大律师,“货”卖三家,赚了好几份酬劳。

    亨德勒的托辞,伯格听了毫不以为意,仍问道:“如果在股权分配上始终谈不拢,康卡斯特会怎么做?退一步,还是直接谈崩?”

    “康卡斯特一直都以电视业为主,对经纪业并不大看重,以我之见,罗伯茨先生不可能拿出数百万美元来收购一家前途未卜的演艺经纪公司。”亨德勒抽张餐巾纸抹抹嘴,继续分析着,“这位张绍平先生,最近频频接触国际创新和创新艺人两家公司,看他的动作,不像玩假的,应该是真想进军经纪业。你跟他合作,从长远来看,倒也未必吃亏。”

    亨德勒知道的比较多,所以看得比较透彻,很清楚拉尔夫罗伯茨的这次投资,只不过是一次即兴的试水动作。一是为了锻炼**人布莱恩罗伯茨,二是为了构建有线电视网络,走出费城,在纽约、洛杉矶两大娱乐最活跃的地方建立立足点。对于罗伯茨而言,国际创新只是个跳板,它旗下的作家资源才是目标,所以控股它完全没必要。但对于张绍平而言,做录像带业务的,一家电视台的重要姓是不言而喻的,他完全就是奔着康卡斯特而去的。

    控制住国际创新管理公司,跟康卡斯特打交道的时候,便多了几分资本。

    两家的种种考量,伯格自是不知,但这并不妨碍他变通与取舍。

    伯格沉吟一阵,忽然笑道:“或许吧,我先和大伙通个声气,晚点再跟他谈判。”

    刚从伯格那告别出来,张绍平立马转向奥维茨等候之地。

    他还边走边说道:“幕芳,给我联系一下马文约瑟夫森,就说我要跟他谈一下收购国际创新管理公司的事宜。”

    却是张绍平和伯格谈判的时候,发现可供**控的地方,便想变通一下,再次从约瑟夫森这头入手。

    约瑟夫森并非经纪业的圈内人,他当初只不过是看到经纪业很有赚头,便想进来大捞一把而已。只是事与愿违,钱没赚到,反而因为管理不善,内部倾轧,公司一下子陷入了泥沼而拔不出来。约瑟夫森是个市侩商人,只看钱,不看人与事,张绍平相信,这家伙此时正被自家公司的股东逼宫,处境不妙,绝对愿意接下他递来的橄榄枝,赚一笔钱。

    张绍平的想法也很简单,便是通过约瑟夫森之手,挤掉原本说好属于约瑟夫森国际公司股东的股权份额。当然,在这之前,张绍平会和约瑟夫森签订购买协议,规定在一定的时间里,他将会以一定比例的溢价购买约瑟夫森手上的10%的股权。这既能避开有野心的股东的挑战,又能掌控全局,而且无须撕破脸皮死磕,可谓是一举数得。

    “奥维茨先生,不好意思,我来迟了。”

    张绍平一来到地方,便连声道歉,语声极为诚恳。

    “无妨!”等了许久,奥维茨却毫不见气恼,反而微微一笑,一边请张绍平坐下详谈,一边说道,“这位是制片人安妮赫德,这位是编剧詹姆斯卡梅隆。”

    跟两人握了一下手,张绍平笑道:“奥维茨先生,我先前还以为这两位是你的左臂右膀呢,想不到却是制片人和编剧。我知道你们的公司签了不少客户,怎么,你带他们来,难道还想我投资你们拍电影不成?”

    张绍平开玩笑似的说了一句,奥维茨却很认真地说:“张先生,我这还真有一部很有意思的电影正在找投资,你要不要看一下?”

    张绍平无语了,这家伙竟真是找投资来的,怪不得先前“低声下气”,做足谦卑的姿态。张绍平向来是个别人敬他一尺、他敬别人一丈的人,倒不好直接拒绝奥维茨,于是接过剧本,翻看起来。

    “咦,《终结者》?!”张绍平才看了剧作名称,便吃惊地抬起头来,看向卡梅隆,“是你的剧本?你叫卡梅隆?”

    投资商当面,卡梅隆很是谦恭地说:“是的,我就是卡梅隆,这剧本是我写的。”

    张绍平脸上不由浮现一阵古怪之色,尼玛的,奥维茨这家伙怕是找冤大头找到了他的头上,可是奥维茨却万万没想到,面前的这位卡梅隆,未来绰号号称“世界之王”,是个会下金蛋的金鸡。

    这样的凯子,张绍平当定了,谁不给他当,他跟谁急。

    事情虽然有起伏波折,但一天下来,终究是初步谈成入股条件了。

    跟caa巨头奥维茨的接触起起伏伏,甚至一度几乎胎死腹中,但好事多磨,兜兜转转,可最终还是跑在了前头,率先达成合作协议。马迪鲍姆拥有的百分之六的caa股权,没了奥维茨的阻挠,落在张绍平的手里几成定局。

    caa、icm两家公司各有优势,前者势头迅猛,签约客户广而多,囊括演艺、新闻、出版、、漫画、律师等各行各业,并且数量年年倍增。后者却善于融资、金融投资,因为不差钱,所以跟界、新闻出版界及读力制片方的联系极为密切。

    这就有意思了,caa需要张绍平的资金投入,弥补融资上的短板,而张绍平却看上caa旗下越来越庞大的客户资源,以及它跟c**s、a**c、n**c三家电视公司的良好互动。几方合作的结果,那就是以后caa出导演、演员、编剧等一切幕前幕后演艺从业人员,读力制片公司承包电影、电视内容的制作环节,电视台购买播放版权,而张绍平负责录像带的灌制发行和租赁。

    随着家庭录像带播放机的普及,催生了新的影碟市场,产生新的分销模式。几乎所有的好莱坞电影在院线播放完之后,都会在各大电视网络进行二次播放。此外,美国还有一大特色,是其他地区所没有的,那就是越是重播多遍的电视剧,录像带就卖得越红火,却是重播的剧集往往包含了大量的访谈、花絮等内容,所以往往被人收藏。

    可见,这一市场是相当庞大的。

    如果说,张绍平从caa这里获得了庞大的艺人资源、完整的电视网络和畅通的发行渠道,那么他从icm得到了界、传媒业和读力制片方的支持。串联起来,便等于打通任督二脉,可以源源不断地供应片源。

    在跟caa签了初步合作协议之后,没过两天,icm也被张绍平相继拿下。正如他所预料的那般,约瑟夫森经接触之后,果然对他开出的溢价收购条件心动不已,作为一步妙棋异军突起,杀出来搅局。张绍平通过此人,顺利掌控60%的股权,达成控股的目标。

    这天,张咏霖急匆匆飞来好莱坞,带来与曰立集团最终议定的合作协议书给张绍平过目。

    张绍平仔细翻看了一遍合作协议书,逐条审视其中的条款。根据双方的谈判结果,曰立集团每月提供张绍平不少于40万台的各款录像带播放机,每台机子以低于批发价10%的价格供给。张绍平这边保证录像带播放机每月销量不低于30万台,并且规定月结账,概不拖欠到下个月。如果销量低于30万台,曰立集团有权立马终止合作,而张绍平支付应付账款。

    协议条款林林种种,很细很多,张绍平认真地看了一遍,看不出什么花样来,便把它交给胡幕芳,道:“把这个传真给清洪他们,看看有没有问题。”

    张绍平养着的律师团,说不上庞大,才五六十人,比之李超人150多人的律师队伍自是差了不少,但应付一下签约、合同纠纷之类的事务,却是绰绰有余了。

    把合作协议书扔给胡幕芳去处理,张绍平问道:“公司办下来了没有?是叫‘影音多媒体娱乐公司’吧?”

    “没错,就是这个名字。”

    “行,就以公司名跟国际创新管理公司签约吧。”

    录像带租赁连锁公司的正式称谓就叫影音多媒体娱乐公司,在张绍平规划里,录像带租赁只是它现时其中最重要的业务,马上很快演艺经纪业务也会被它收归囊中。

    caa还没姓张,所以虽然它的发展很迅猛,但张绍平却丝毫没有送它一程的意思。而icm固然是多有不足之处,但谁叫它姓张,张绍平自是大力支持。对于演艺经纪业务的划分,张绍平心中自有一个谱,他希望icm避开caa的锋芒,极力开拓北美之外的市场,比如西欧、香港及曰本等地,走国际化的路线,走出特色来。

    因此,caa的股份是直接算在张绍平的私人名下,坐享红利就是了,而icm则不然,要越做越强,必须跟影音多媒体娱乐公司强强联合。(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